• <strong id="ke022"></strong><td id="ke022"><center id="ke022"></center></td>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檢測流程優化

    前言:為響應健康中國2030要求,推動全國腫瘤病理診斷能力提升、質量控制,由北京健康促進會發起并主辦的“星光生輝—腫瘤規范化病理示范活動”專題推文活動將于近期在91360智慧病理網旗下多個自媒體平臺發行舉辦?;顒右苑伟?、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四大惡性腫瘤為重點開展,以基層腫瘤診療規范化建設、腫瘤診斷標準規范流程等內容進行專家專訪或解讀為主,通過詳細的學術分享以促進醫院腫瘤診療規范化及病理醫生腫瘤診斷能力提升。
    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腺癌具有多個驅動基因突變,針對這些驅動基因突變已有相應的靶向治療應用于臨床,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然而,這些驅動基因在非小細胞癌中的突變率不同,檢測樣本類型、檢測方法以及不同的檢測路徑也會影響這些驅動基因的檢測結果。本文就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檢測中檢測人群、檢測方法、檢測標本類型以及檢測策略等方法優化進行介紹。
    非小細胞肺癌是當今世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非小細胞肺癌中越來越多的驅動基因被發現,臨床上針對這些驅動基因的靶向藥物也不斷開發并應用于臨床,大大提高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然而,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大多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臨床上主要采用穿刺活檢標本甚至液體活檢標本,腫瘤細胞量少,對這些標本進行驅動基因檢測流程優化可以充分有效利用標本,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以及減少檢測等待時間,可以盡快地指導臨床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分子病理檢測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已經出版[1],我們根據文中相關內容對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檢測流程優化進行闡述。
    1. 檢測人群的優化
    目前已獲批的靶向藥物相應的肺癌驅動基因包括EGFR、ALK、ROS1、MET、HER2、BRAF、RET、KRAS、NTRK、NRG1/2、FGFR2等主要見于腺癌或含腺癌的肺癌中,因此,擬接受靶向治療的肺浸潤性腺癌或含有腺癌成分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進行驅動基因的分子檢測;由于驅動基因變異在其他NSCLC患者(如肺腺鱗癌、非特指型NSCLC、大細胞肺癌及肺肉瘤樣等)中可存在,而且患者可以獲益于靶向治療,因此,對于這些患者應推薦進行驅動基因分子檢測。
    2. 檢測方法的優化
    目前NSCLC中驅動基因分子檢測的常用方法包括Sanger測序、FISH、qRT-PCR、IHC和二代測序技術等。這些檢測方法均具有優缺點,同時受到所檢測基因變異類型和數量、標本類型、標本數量和治療、實驗室條件等影響。如當僅有免疫組化方法時,可采用免疫組化檢測ALK、BRAF等;FISH可進行ALK、ROS、MET、NTRK、HER2等基因檢測;Sanger測序qRT-PCR和二代測序可多次或同時進行上述驅動基因的分子檢測。NSCLC中驅動基因的分子檢測方法主要特點比較見表1.
    表1 非小細胞肺癌常用分子病理檢測方法主要特點比較
    3. 檢測標本類型的優化
    NSCLC中驅動基因的分子檢測的標本優先使用腫瘤組織石蠟標本,包括手術、纖維支氣管鏡下活檢、CT引導下肺穿刺、胸腔鏡和淋巴結穿刺活檢等標本。當上述標本無法獲取時,可以選擇胸腔積液、經皮肺穿刺活檢、支氣管內超聲引導細針穿刺活檢(EBUS-FNA)、痰、肺泡灌洗液等,但這些標本需要制作呈石蠟包埋標本。對于少數不能獲得組織或細胞學標本的晚期肺癌患者,推薦血液檢測。
    4. 檢測策略的優化
    檢測策略應該兼顧時效性和靶向基因數量,在評估患者可供檢測的標本治療及能使用的檢測方法后,綜合考慮患者就診時間和疾病進展情況,對初測和復測的患者選擇適宜的檢測策略,為臨床治療決策提供最大程度的幫助。有限推薦多基因聯合檢測,如多重PCR;在組織標本不足、醫院條件限制等情況下可首選單基因檢測。單基因檢測應優選進行EGFR檢測,ALK免疫組化和/或ROS1 FISH檢測。多基因聯合檢測主要采用qRT-PCR技術同時檢測EGFR、ALK、ROS1、RET和MET第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為了有效地避免樣本浪費,節約檢測時間并相對低降低檢測費用,應在有條件的實驗室推薦二代測序進行驅動基因的分子檢測。
    NSCLC中驅動基因檢測流程優化,不僅可以使用最佳的標本,采用最適宜的檢測技術有效地檢出驅動基因的變異,而且還能夠最大程度縮短檢測報告等待時間,能夠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比,從而也能夠最大程度為肺癌患者提供最優的檢測報告,為臨床治療提供全流程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國家病理質控中心,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等。非小細胞肺癌肺癌分子病理檢測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中華病理學雜志,2021,50(4): 323-330.
     

    2021国产欧洲精品网站_欧美BBBBxxxx_精品国产呦在线观看_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